提高對玉米種子品質的鑒別能力
發布時間:2017/10/19
1.1選種原則
選擇種子之前,首先要明確選種類型,了解當地自然環境條件,如土質、積溫、降水、光照、無霜期等。依據當地的實際環境條件,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特征的玉米種子品種。另外,在玉米種子選擇上要注意選擇信譽好的大型售種企業,關注種子包裝的標識情況是否齊全有效,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實際要求。
1.2鑒別種子
學會鑒別玉米種子,尤其對于陳種的鑒別,一般陳種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儲存和干燥,種子的顏色往往較深暗,胚部區域較硬,將手伸進種子堆中,手上會帶有粉末。相比之下,新的玉米種子則色澤鮮亮,形狀飽滿。另外,對于混摻玉米種子我們可以通過其外形來進行鑒別,通常情況下,一個種區的玉米種子大小形態比較均勻一致,如果種子形態差距較大的玉米種子,要注意是否有混摻現象。
2完善種子管理隊伍建設
建立健全種子管理機構,完善檢驗、行業管理、品種管理、綜合管理等科室的制度,各部門協調工作,規范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體系,完善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,加大試驗示范力度,提高玉米種子試驗、示范、推廣的水平,為新品種審定工作提供科學、準確的數據,同時也為玉米種子的市場準入提供依據。
3規范種子市場秩序
對于省內引進的新品種應特別注意,因為不同的區域所培育出的品種,由于氣候差異較大,所以該品種未必適應本地區域的實際情況,對于這些不適宜當地種植的種子,應嚴令禁止,不準進入本地市場,禁止其銷售。另外,監管部門要對市場經營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、核對,以保證所銷售種子具有可追溯性,堅決控制好種子市場的準入關和種子市場的源頭。
4加大宣傳教育,提高農民法律意識
通過廣播、電視、宣傳單等傳播途徑,在當地宣傳有關玉米種子的相關知識,以及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,讓農民學會如何辨識玉米種子,同時如果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,應如何應對,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,學會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。同時,教育種子經營者自覺遵守市場秩序,自覺接受監督檢查,自覺建立健全種子檔案,共同維護良好的種子市場秩序,確保用種安全。